昨天,刚刚退役的前国脚周海滨,兴奋地晒出了中国足协为他制作的退役纪念球衣。这本来是一件暖心的好事,显示了足协对退役国脚的重视。但很快就有人泼来了凉水:退役纪念球衣上显示周海滨曾代表国足出场41场,打入3球。而实际上,他的出场记录应是43场。足协官方统计的数据里,漏掉了两场他替补出场的比赛。分别为2004年7月3日在重庆6:0战胜黎巴嫩,以及2010年9月7日在南京1:1平巴拉圭的比赛……一桩暖心的事变成了囧事,无论是足协还是球员本人估计都很尴尬,周海滨更是先后重新编辑了两次微博,纠正之前的错误!
如果说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那么,中国足球失败的原因就太好找了。毕竟,中国足协在细节上一向烂得一塌糊涂,数据错误、人名错误、语法错误屡见不鲜,看起来,足协真该请一个称职的校对了。
比如昨天,中国足协下发了一份关于执行“足球竞赛规则2020/2021”通知的红头文件。文件写得清清楚楚:自2020年6月31日起,由中国足协组织的全部男子和女子赛事中,将执行新规则。是的,你没看错,上面写的就是6月31日,可是6月哪来的31天呢?一石激起千层浪,如此低级的错误立即引发了极大关注,不少球迷将“6月31日”称为“中国足球崛起日”。猛然意识到错误的中国足协,只得紧急收回原文件,重新发布。
2019年10月,李铁公布的出征东亚杯大名单中,建业门将吴龑的名字被错打成“吴龚”,虽然“龑”的简体写法是“龚”,但人家名字一直都是“吴龑”,足协也没权力给人家简化啊。这个错误或许还能把锅甩给输入法字库不全,那在球员姓名没什么难度的情况下也出错误,就有点说不过去了。今年5月22日,国足官方公布了最新一期全家福,眼尖的球迷很快发现,姜至鹏的名字竟然写成了“姜志鹏”。随后,国足也发现了这个错误,并对图片进行了修正。
2018年5月26日,国足在南京与缅甸队的热身赛前,双方公布的纸质大名单中,王燊超的名字就被拼成了“wang yanchao”,虽然燊(“shēn”)这个字确实不常见,但是稍微查一下也不难啊。最简单的方法:打开百度,输入“三个火一个木念什么”就能有正确答案。这是连小学生都能干的事,恐怕不会有多难吧?!
不只是球员的数据和名字,足协正式会议的资料也能搞错:去年12月25日,中国足协、中超公司在北京召开了中超俱乐部投资人会议,对2020赛季中超联赛政策进行商讨。然而,会上使用的PPT文件却出现了重大失误,在讲解到球员限薪的环节,PPT明显将外援和国内球员弄反了,这种低级错误犯得简直匪夷所思,难怪在会后被媒体和球迷猛批。
除了这些看似粗心大意实则更像是心不在焉的错误,足协还不止一次被讽刺“文化水平太低”。就在去年足协召开投资人大会的同一天,国内著名的杂志《咬文嚼字》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。令人尴尬的是,中国足协在去年11月的致歉声明中使用的“差强人意”位列第一: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负于叙利亚队,赛后,中国足协通过微博为中国男足的糟糕表现向球迷致歉:“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,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,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!”这是错误地将“差强人意”当作“让人不满意”使用了。
实际上,就在足协发布这封致歉声明的当天,就有无数网友在下面指出了这个错误。最让球迷感到不满的是,发布公开致歉信这么重要的事,足协居然都搞出这样的纰漏,从起草到审批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不对,到底真的是水平太次,还是压根没当回事?
一件件看似“无伤大雅”的小错,反映的恰恰是中国足协乃至整个中国足球存在的顽疾——缺乏严谨、科学的处事态度,办事浮皮潦草,得过且过。最近一段时间,中超何时开赛已经从“悬疑剧”变成了“肥皂剧”,甚至取消本赛季的呼声日渐高涨。这其中既有这样那样的不可抗力因素,也有足协制定方案时的粗心大意。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:CBA早在4月就聘请张文宏医生参与到联赛重启的规划和指导工作之中,中国足协却直到这个月才好像睡醒了一样请防疫专家给予指导……从联赛准入拖沓数月,到开赛方案屡次被毙,看似一直忙忙叨叨的中国足协到底做了多少无用功,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。一个连日子都数不清楚,连国脚出场纪录都能弄错,成语不会用,拼音不会拼的足协,我们又该对中国足球的前景保持多少希望呢?
声明:本文由入驻编辑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,如有侵犯您的合法利益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即时修改或删除。